“秋冻”不适合所有人!藏在衣食住行中的秋季养生常识!


养生要顺应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的自然规律,秋季在起居、饮食、情志等方面的养生以“养收”为总原则。天气干燥,吃什么润肺?“秋冻”该如何做?如何做到科学起居?


衣——“秋冻”不适合所有人

从中医角度讲,“秋冻”有两层含义,第一层含义是“秋不忙添衣”。初秋暑热未尽时,不要急着添衣,如果穿得太多、捂得太严,会过多地出汗使阳气外泄。当凉风时至突然变冷时,适当增加衣服是必要的。以“略感凉而不寒”为宜。

第二层含义是“拖延添衣时间”。到了晚秋天气较凉时,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,以自己能够承受的程度为限。如果穿得过少被冻得打寒颤,自然也是不行的,这样不但不能增强抵抗力,反而会冻出病来。

此外,“秋冻”并不适合所有人,要讲究地域差异,南北方需区别对待。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,一般老人和小孩抵抗力较差,不宜秋冻;有心脑血管疾病、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;体质偏弱者,胃肠道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也不宜秋冻。


食——饮食有度,适时进补

秋季气候宜人,往往让人胃口大开,但要拒绝暴饮暴食,注意平衡膳食。秋季进补应遵循“补而不峻”“防燥不腻”“平补”的原则,可以增加一些营养物质的摄入,如鸭肉、猪肉、鳖肉、乌骨鸡、鱼、禽蛋、奶制品等既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,同时还能增强抗病能力。而对于脾胃虚弱、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,可以常服健补脾胃的莲子、山药、扁豆、百合等。花生、莲子、芝麻、核桃、红枣、桂圆等,皆具有清润滋阴功效的食材,能帮助人体安抚秋燥带来的损害。

除此以外,秋季的饮食还应当注意“少辛多酸”。少吃辣椒、生姜、肉桂、花椒等辛辣发散之品,少吃煎炸烧烤等肥甘厚腻之品,这些食物易生湿热,损伤脾胃,加重秋燥。可以多吃葡萄、石榴、柚子、山楂等酸性食物。


住——顺时养生,规律起居

秋季养生应做到起居有常,睡眠充足,适当运动,劳逸结合。顺时养生,早睡早起,才能使身体与天气相适应,从而身体康健,精气充沛。最好在晚上11点以前入睡;适当午睡可帮助恢复精力,消除困倦。午睡时间可选择饭后半小时左右,休息20—30分钟为宜。

脚部保暖是秋季养生的重点之一。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,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驱除寒冷,促进代谢,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。但要注意防止烫伤皮肤,温度应以40—50摄氏度,时间以半小时内为宜。同时,饭后不宜马上泡脚,易影响消化,入睡前效果最佳。


行——运动有选择,强度要适宜

秋季天气凉爽,人们倍感凉爽和舒适。但是秋季的运动却不宜太激烈,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,慢慢地增加运动量。尤其是老年人、儿童和体质虚弱者,一定要评估好自己的身体状况,不可随意进行激烈运动。

返回列表页